常犯錯誤經驗分享 | |
Derived from凱撒琳美語 http://www.kkenglish.com.tw/db/sub_04a.asp?TNo=3 | |
◆文/Vivian Huang
| |
| |
猶記當我還是一個新老師的時候,對於幼稚園裡那一張張可愛的小臉,心中只是疑問和恐懼。 他們會不會喜歡我呢?聽不聽的懂我在講什麼呢?要如何提昇他們學習的興趣呢?新老師的疑問在於不知道如何去做,或是這樣做對不對?而有經驗的老師們則是因為太過駕輕就熟而忽略了許多地方。以下就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曾發生的錯誤與大家分享。
| |
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和將學生貼標籤
在一個班級裡面不需要太久,很快就能發現有某一些學生相當聰明,而有些孩子就真的是怎麼教也教不會;有些孩子配合度高,要他唱就唱、要他跳就跳,有些孩子則是連坐也坐不住,不是講話就是打人,每堂課總要被處罰個好幾次。在一開始教學的時候,新老師往往會相當重視學生個別的差異,挖空心思也要想辦法救救這些學不會的孩子,但是教久了就會覺得好像理所當然,開始把孩子貼上標籤。若在心裡把孩子貼上標籤後,往往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能力,像是如果兩個孩子吵架,心中先入為主就會認為一定是平常愛搗蛋的那個孩子不對,更嚴重的是會因為他這一科不好而否定他其他方面的表現。 有一次上到用英文算數學的時候,一個下意識被我貼上”什麼都不會”這種標籤的孩子,居然不但勇於舉手發言,而且百發百中。又驚又喜的我當然是對他大聲稱讚,又蓋章又給貼紙的,那天他不但一改以往分心搗蛋的狀態,反而專心又驕傲的上了整堂課,還驕傲的跟我說這很簡單。下課之後我不禁反省,其實這孩子可能只是對語文的敏感度較差,應該讓他多加練習的我反而把他給忽略了。 了解孩子個別差異和把孩子貼上標籤,最大差別在於老師是不是有耐心,另外時常警惕自己也能避免這類情況發生。
| |
不了解學生為什麼不會,求好心切
“學生就是不會才要學”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道理,但是對美語老師來說,幼稚園英文的課程不管再難都還是一樣的簡單,因此有時我們往往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就是記不起來,為什麼就是不會唸?而在求好心切的心理下,我們往往會給孩子很大的學習壓力,而孩子壓力太大時,興趣就會減半,反而更學不會,這時失去耐心的老師在面對這些孩子們時的態度也會由”來,我們多唸幾次。變成”拜託你快點唸完”,如此一來造成惡性循環,實非一開始的目的。 孩子的學習和認知很有關係,所以他們對顏色、動物、或動作等等的課程學習較快,而在一些他們很少接觸過的領域裡,他們便不易學會,再加上有些幼稚園如果是用全美語上課,那真是有理說不清了。我在教到交通工具時,先只教交通工具,孩子們都學的很快,但只要教到”fly an airplane”、”sail a boat”…等等,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似懂非懂;而”library”、”police station”等地方,有時也會看到孩子們一臉問號。諸如此類的例子其實很多,除了要想辦法用畫的、用實景圖片或實物等等來秀給他們看之外,直接灌輸給他們新的認知也是我們的教學目標,這時請母語老師幫忙也是很好的辦法。最重要是要體認到他們只是很小的孩子,不要因為求好心切反而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,若是有家長或園方的壓力,也可以試著溝通說服他們。
| |
在逐漸成為有經驗的老師的過程中,其實很需要常常回想自己剛開始教學時的熱忱和謹慎喔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