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Derived from http://www.adhd.club.tw/adhdClassRoom02.html

主要核心症狀

注意力缺失 ( Inattention )
  要求 ADHD/ADD 兒童集中注意力,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課程,爲了有效地適應教室環境,兒童必須學會如何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技術。教室裡除了上課內 容與 老師的講解外,還有許多引起兒童好奇的刺激。比如說窗外風景、同學說話的聲音等。正常兒童懂得分辨什麼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,並有自我抑制的能力。但是 ADHD 兒童很難忽略其他環境帶來的刺激,並集中注意力,即使不斷地提醒或指責,亦無法改變這樣的現象。所以在老師眼裡,往往是一個非常散漫的小孩。在一個有關 ADHD 兒童的選擇性注意力集中缺失之研究( Shroyer & Zentall , 1986 )指出,在聽力課程中,患有 ADHD 的兒童在詳細說明內容、描述及自我添加內容方面,無法達到和一般兒童一樣的程度;且當有背景音樂時, ADHD 兒童對故事的理解度會更下降。而在考試方面,因沒有看完問題就作答故常常會出差錯,例如 : 「 ~~ 不是什麼什麼?」的題目,他們通常不會看完後半部的不定詞,所以往往會填錯答案。另外,也會對一些微妙的言語性與選擇性,以及需集中精神的敘述式數學問題 感到困難。例如他們可以回答「 33 + 44 = 77 」的問題;但是在回答 「豬窩裡有 33 隻小豬,爸爸把他買回來的 44 隻小狗放進了豬窩,請問豬窩裡總共有多少隻動物?」 這種方式的問題感到困難。因他們對這種需要持續集中注意力的問題感到困難,所以在需要長時間的反覆計算,與熟練的心算法之數學計算,會有不如一般學童的現 象。所以 ADHD 兒童在要求高度的注意集中與記憶力的科目上,其完成率會比一般或有學習障礙的兒童落後。( August , 1987 )。

過動 ( Hyperactivity )
  ADHD 兒童會不經許可離開座位、蹦蹦跳跳、不停的擺動手和腳、或從不使手臂和腿閒著等,活動量非常大。在一個需要長時間保持靜態的情況,他們會對抑制身體動作感 到困難,而且會不斷的扭動手指或腿,以及發出詭異的聲音。這種過動的情形不論是在家庭、學校、醫院都會發生,而且不論是一個人獨處、與父母親共處、遊戲 中、上課時都會出現這種情況。 ADHD 兒童的憤怒、挫折、憂傷、快樂等的情緒性反應表現,也會比一般兒童頻繁及強烈。

衝動性
  衝動性是指在抑制反應上有困難,所以會在尚未思考前,就做出一些行動的行為。首先, ADHD 兒童在許多情況下,往往不會判斷何謂 “ 適當的行為 ” ,這是因為 ADHD 兒童的衝動性在反映於認知上而形成的現象。另外,由行動方面來看,由於 ADHD 兒童的自我抑制能力不足,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說出本身不願意說的話或行動。也就是說,雖然他了解必須遵守紀律,但是想快速行動的欲望會超出自我抑制的能力, 所以才會衝動地做出意外的行為。當一般的兒童做出不適當的行為時,只要被老師或家長處罰 3 - 4 次就會改過其行為;但是 ADHD 兒童即使受罰後,仍持續違反紀律的例子非常多。他們這樣的行為並非因為他們在反抗或故意,而是因為他們的內在衝動。辨別是否為衝動性時,我們會利用所謂 Matching Familiar Figure Test 之檢查。在進行此項檢查時,衝動性兒童的反應時間 ( 不經思考的反應 ) ,比同年齡或具有相等智能的兒童短,所以答錯問題的比率甚高。這種衝動性會直接反映在學業上,比如說,沒有讀完問題就作答,或沒有全部讀完選項就做選擇 等。另外,也有因為沒有注意到眼前的障礙物而被絆倒,或在沒有注意車道的情況下便衝出去,因此而發生車禍的危險例子。

其他的衍生症狀

衝動性
  ADHD 兒童的衝動性,也會引起社會適應性的問題與攻擊性。因為衝動性的兒童在排隊或遊戲時,無法耐心地等到自己的順序,也有兒童因無法抑制憤怒,而直接將不適當 的行為顯現出來。有一項報告指出,在團體遊戲中,他們的攻擊性會比其他年齡相近的兒童多出 3 倍,口出惡言的比率也多出 10 倍,因此會被其他的小朋友排擠( Carison 等, 1987 )。他們對他人的口氣不夠溫和,且無法學習爲別人著想,因此他們不會注意到自己本身的行為會打擾他人,或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。

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擾
  部分專家指出,觀察 ADHD 兒童的最佳方法便是,觀察他與朋友之間的關係。專家認為,兒童結識朋友,維持其友誼的行為,對於塑造健全的精神非常重要。大部分的兒童自幼兒期起,便透過 遊戲讓自己的社會性更加發達,但 ADHD 兒童因注意力缺失或衝動性等問題,喪失彼此互動的機會,也因此會出現社交障礙的現象。根據調查,有 10% 的一般兒童父母認為,當自己的小孩與其他小孩玩耍時,會出現嚴重的問題;而有高達 80% 的 ADHD 兒童父母表示,當自己的小孩與其他小孩玩耍時,會有嚴重的問題出現。 ADHD 兒童雖然和一般兒童一樣,有很多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機會,但是這種互動機會往往會轉變成吵架、打架、妨礙他人、欺負他人等的不當行為,所以更會被其他小朋 友拒絕一起玩耍。

其他問題
  注意力不集中、衝動、過動等,是 ADHD 兒童核心的問題。但是,除了上述的問題之外,在社會、認知、學業、情緒、身體等各種成長領域方面,也會引起各種問題。雖然不是所有的 ADHD 兒童都具有這種問題,但是報告中顯示,他們的比率會比一般兒童高。若要將在 ADHD 兒童身上常發現的問題分門別類,即可發現有下列幾個領域。

領 域
問  題  點
行 動
注意力集中時間短、散漫、不停的活動、抑制衝動有困難、有破壞及搗亂傾向等。
社會性
與同齡交友有困難、不服從指示、有攻擊性、說謊、逃避現實、好戰、不禮貌的言詞與舉動、缺乏自我抑制能力、其本身行為及性格多少帶有危險性。
認 知
不成熟的內在語言、注意力不集中與散漫、比平均值較低的智能、缺乏良心發現、缺乏對自己行為結果的認知。
學 業
無法發揮應有的智能,所以課業分數較低、會有學習障礙。
情 緒
憂鬱、缺乏自尊心、興奮、情緒抑制不成熟、容易挫折、 情緒起伏大,難以預測。
身 體
發育不成熟、無法分辨大小便、呼吸器官疾病及中耳炎發生過敏的機率高、細微的身體異常、中樞神經反應遲鈍、無法忍耐疼痛、協調方面的問題(對運用小肌肉的活動有困難,例如寫字,使用剪刀,畫圖,演奏樂器等)。

各生長期症狀分析

幼兒期
  進行 ADHD 測試時,由於其症狀不明顯,所以比其他疾病更複雜更難判斷。在幼兒期時,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的症狀,而是會有些特別的型態,當然不能只靠這種現象來判斷是否 患有 ADHD ;到了學齡時期,如懷疑患有 ADHD ,過去幼兒期的種種情況,可有效幫助醫師進行診斷。
幼兒期的症狀包含:
1.
吃奶時不太會吸吮,或在吃奶的過程中哭鬧,需要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餵奶。
2.
睡眠時間非常短,或即使入睡亦常醒來。
3.
常常哭鬧或感到煩躁、會有坐立不安的感覺。
4.
過度的吸吮手指或撞頭、往前後方向搖擺身體。
5.
等到會爬行時,不斷地四處亂爬。
6.
日常生活非常不規律,像睡眠與吃奶等。
7.
大小便訓練非常困難。
 
學齡前( 3 歲 - 5 歲)
  3歲至5歲的兒童有高活動率,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,所以注意力不足與衝動是很平常的現象。

  因此,在這個發展階段分辨一般或 ADHD 的兒童非常不容易。由於幼稚園是以遊戲為主的環境,因此除非特別觀察,否則不容易區分兒童的正常行為和異常行為。但是如果症狀十分明顯,已經干擾到其認知 功能的發展或語言學習的能力時,還是可以藉由比較同年齡兒童的發展程度進行診斷。

  通常,到了 5 - 6 歲左右開始,問題會逐漸一一浮現。後來被認為患有 ADHD 的兒童,大部分都會顯現出如下的型態。(但是,這些現象亦可能因憂鬱、不安、躁症、濫用藥物、情緒障礙等因素所引起,因此需特別留意。)

1.
與同年齡層或兄弟間的打架次數頻繁。
2.
有時在無特別原因的情況下,會有非常憤怒的傾向。
3.
部分 ADHD 兒童具有高攻擊性。
4.
無法完成有結構性或有訂定目標的活動,如塗顏色、畫圖、遊戲等。
5.
雖然如同跑步等的大肌肉運動技術發達正常,但在語言能力、畫圖、使用剪刀等,對要求協調性的活動較落後。
6.
也可能持續幼兒睡眠問題(睡眠中時常醒來,不規則的睡眠習慣)。
7.
整體來說活動量大,不太喜歡聽從爸爸媽媽或老師的話。
8.
注意力集中時間比其他兒童短,而且容易散漫。
9.
因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為而容易受傷。
10.
會有「很不好管」或「行為上有問題」等的老師評語。
11.
對與其他小朋友同享玩具或依順序等待感到困難,或常常擅自去搶別人的東西。
 
學齡期(國小時期)
  由於進入國小後,有許多曾在幼稚園允許的事情在國小內是不被允許的,因此會逐漸浮現出 ADHD 兒童的問題。一些之前家長或幼稚園老師未曾發現的症狀,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很明顯地浮現在眼前。

  所以,為了了解為何發生這種問題,必須回想幼兒期曾有過的現象與其成長過程。智能較高的 ADHD 兒童在 3 年級前,也有安安順順度過的例子。但是到了 4 年級起, 由於上課內容變複雜、變難, 因此 ADHD 兒童逐漸會在校園生活感到困難。 ADHD 兒童的行為特徵如下。
1.
上體育課時,因不遵守順序或不聽從指示及表現散漫,而常被責備。
2.
在教室裡無法坐在座位上,即使是上課,亦會到處走動。
3.
搖晃椅子,甚至有時會從椅子上掉下來。
4.
由於注意力集中時間短,無法專注於課業或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。
5.
自我整理、打理能力差,常有髒亂現象。
6.
因缺乏自我抑制 ( 因衝動性 ) ,各種行為問題會逐漸增加。
7.
在語言方面也具有衝動性,而且不停地吵鬧。
8.
當受到壓力時,會更無法掌控抑制能力,過動行為更加嚴重。
9.
亦會因這些現象失去自信。
10.
會有「偷懶」、「喜歡幻想」、「行為上有問題」 等的老師評語。
11.
回答不切實際的答案,有時無法形容事情的來龍去脈。
12.
即使在監督與指導下也會引起問題。
 
青少年期

  在養育不聽話的 ADHD 青少年的過程中,家長通常會反覆的經歷挫折與憤怒。由於在青少年期獨立性需求比兒童期高,因此家長養育子女的過程會更加辛苦。 ADHD 學生在教室內與老師的關係會變得更惡化,甚至與其他同學形成正常的朋友關係也有困難。

  尤其,在過重的學業要求與升學主義掛帥下, ADHD 學生很容易被定位為問題青少年,同時本人也因無法充分地發揮本身的能力,而失去對學業的興趣。由於自信心不夠強,常常會引起各種問題與行為,最後會感到被孤立。
1.
因長期地環境不適應與經歷挫折,失去自信、感到自卑。
2.
因缺乏社會性技巧,在交友方面感到困難。
3.
由於課業內容已提高至相當的水準,無法跟上學習進度,成績逐漸下滑。
4.
缺乏解決課業外問題的技巧。
5.
比國小時期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。
6.
缺乏組織能力,無法作好整理、整頓的工作 / 有點髒亂。
7.
容易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打架,出現暴力傾向,甚至會有曠課的傾向。
 
成年期
  過去認為,隨著年齡的增長, ADHD 的現象會逐漸消失。但是根據最近的研究指示,有 30-70% 左右的 ADHD 案例,會持續到成人期。因長久累積的 ADHD 症狀,在成人期會經歷如下列的問題。

1.
學歷低。
2.
社會性技巧不夠圓滑。
3.
自信心低。
4.
常常感到不安。
5.
無法鎮定,且會持續出現與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相關問題。
6.
濫用酒精毒品及藥物的危險性變高。
7.
僅有 30-40% 的 ADHD 成人患者能適應日常生活的作息。


  邁入 10 歲左右時,有 25% 的 ADHD 兒童會逐漸回到正常,但仍有 75% 左右的 ADHD 兒童依然顯現不適應學校、社會、家庭的現象。尤其在家庭,因為逃避責任或無法完成功課等等的問題,增加與家人之間的衝突與鬥爭,且有 30% 左右會在高中入學時失敗,而大多會在大學聯考失敗。此外, 50 %的 ADHD 成人病患會有不安、憂鬱等的情緒性問題與反社會及就業上的問題。除此之外,事故率與自殺率也比一般正常人高,即使有了職業,其成果與升遷的機會亦比一般人 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stine 的頭像
    jastine

    Justine的異想世界

    ja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