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rived from http://www.cet-taiwan.com/Epaper/200605_48_3.htm 師德教學新法
備課
◎事前一定要備課 老師沒有備課就進教室,通常這堂課是凶多吉少。當然,所有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如何在同事生病的時候臨時去代課,或是自己忘記備課時趕鴨子上架,多少也遇過沒有備課卻上得不錯的課。不過一般而言,備課的努力與教學的成功與否通常呈正比。老師備課必須包含以下步驟:
a. 決定要教些什麼。
b. 確定自己需要的教材: 課本、錄音帶、圖片等。
c. 檢查細節: 講義數量夠不夠?錄音機能不能正常運作?
d. 如果您要用錄音機等器材,請在學生進教室前,最遲在正式上課前,檢查錄音帶是否已捲到正確的位置上。(確認視聽器材可否運作)
e. 準備您要教的教材。 這是最重要的步驟,只看教師手冊是不夠的,您必須要仔細看過學生的課本:
您已經檢視過呈現教材的先後順序 了嗎? 所有的練習範例 都合適嗎?課文有哪些字需要解釋? 課文有哪些字需要全班一起唸?
老師在準備需要精讀的課文時,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做標記,例如一種顏色用來畫新單字片語、一種用來畫需要發音練習的部分、一種用來畫單元裡的重要句法範例。課本可以協助老師教學,不過前提是老師必須事前先做充分準備。f. 準備周全的老師,一定會預備兩到三個五分鐘的小活動 ,這些小活動的作用是在上完正課還剩幾分鐘的時候,可以用來打發剩下的時間,它們的性質和正規上課活動不同,但是都一樣實用。
◎課程要有整體架構 老師通常分不清楚長期和短期備課有什麼不同。針對長期課程備課時,老師必須思索廣泛的課程目標,例如: 學生為什麼要學英語? 他們學英語的用處是什麼? 他們面對這個學科時的態度會是什麼? 英語課和學生其他的活動有沒有任何關連? (不管學生是成人或是學校學生) 學生要準備考試嗎?如果有,詳細的課程大綱是什麼?
當然所有的老師都可以隨口說出上列問題的答案,可是有時老師真的有必要停下來想一想,自己的教學是不是符合學生的需要。例如,很少有課程教學生如何學好語言,但是有很多學生日後必須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繼續學英語。考試可能不考如何記筆記或如何學習,不過考試之後學生仍需具備這些知識。誠如我們在引言裡所說的,語言學習比語言教學重要,這意味著老師必須思考每個課程的長期目標,而教學環境相似的老師,則應該偶爾抽空討論課程是否吻合學生需求。 針對課本的「長期」備課,包括老師必須在課程開始前先讀過、瞭解教師手冊及整本課本。目前大部分的課本都會設計文法或單字反覆出現,不同單元各從句法與功能面來呈現重要句型。老師一定要知道現在教的重點隔幾個單元後會再次出現。在學生眼中,課本可能是一場探索的旅程,老師則一定要是識途老馬! 另外,老師和課本的編者觀念也要一致,教材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老師必須瞭解書中活動的設計原理,例如活動目標是要增強學生的流利度還是準確度?學習用法是要成為學生已知且會用的知識 (active knowledge) 還是已知尚不會用的知識 (passive knowledge)?編者希望老師補充說明的地方在哪裡? 老師為了上課需要調整、補充或略過某些課本的內容,不過前提是必須瞭解課本的細部設計如何配合全書的通盤規劃。
摘錄自師德出版之《另類英語教學大全》 Michael Lewis、Jimmie Hill/著 毛佩琦/譯
ja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0) 人氣(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