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rived from http://www.cet-taiwan.com/periodical/et_show_search.asp?serno=217 師德
「老師,我可以用中文來教嗎?」一位實習老師這樣問我。
我想這是大部份的老師都有的疑問。上課時究竟要全部講英語(也就是部分補教機構標榜的No Chinese),或是中英夾雜,甚至幾乎全中文的授課方式呢?
讓我們想一想這位實 習 老師為何會提出這個問題?
-或許是在毫無經驗下的考量
-或許是因為經驗不足
-或許是自信心不足,擔心無法以流暢的英語來授課
-或許是沒有涉略過 “Classroom English”
不論是何種因素,這都可以靠努力學習來改善。
以台灣這樣一個EFL環境來學習的情況下,學生除了上課時間短短的學習外,接觸英語的時間是少之又少,學生很難能感受到英語的環境。因此,老師應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,儘量創造一個英語環境,大量運用教室英語來引導學生學習(分組或團體練習),以增加師生間與學生間的互動,不僅讓學生有大量的聽力練習,並有充裕的時間交談,培養用英語直接思考的方式,又可培養交談情境及積極的學習態度,尤其在已設計好的活動或遊戲中更能進入狀況,達到最佳學習效果。
培養用英文直接思考,學生可以直接表達其想法,老師也可藉此了解學生程度並協助其學習。我自己就有個親身經驗:多年前,經由一位外籍好友的介紹,到一所以外語老師為主(No Chinese之始祖)的知名美語中心任教,班上唯一規定─不准說中文(真是承蒙我的好友看得起我)。剛開始時,我班上的小朋友認定我是台灣人,和我說中文,但是我抵死不從,努力「冒充」ABC。在任教那一年裡,經過我的用心灌溉,我看到小朋友們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(對我而言是雙倍挑戰),也讓我見識到 No Chinese 的魔力及其神奇之處,而這完 全要靠 老師和學生密切的溝通與配合。
試想,若課堂合作練習與溝通是學習的過程之一,則教室英語之活用則是必備之工具了。大量使用教室英語之後,在學習初期必定有個現象產生─鴨子聽雷,此時老師可藉由聲音、表情、動作等表演方式,或以布偶作情境演練,或是說明其它相關的意義來讓學生做聯想的動作反應,以達到讓學生瞭解之目的。
有關教室英語的內容及書籍,各位可在坊間的書店或網路上找到許多相關資料以供參考,這裡我以自己的方式為例。我通常在上課第二週時,會以一本繪本《No, David》─描述一個過動兒 David 在家或在校會作出一連串令大人傷腦筋的行為與動作。書中人物 David 在課堂中常常會到處神遊,於是有句 “Pay attention” 就挺適用的。
以故事帶出教室規則及教室英語,更能加深學生印象,爾後再提到時,學生也較能約束。例如:之前班上有位過動兒,正如 David 一般常陷入課堂之外的情境,常常被我「召喚」回來,久而久之,同學們也都記得這句話。有一次,他又出神了,正當我準備「施法」時,他旁邊的同學拍了他一下,並說 “Pay attention”,我呢?則會心一笑。
那究竟該如何運用教室英語呢?必須先掌控以下幾項常用的溝通原則:
1、簡易的指示
2、自然回應之情境
3、生活化的互動
4、兩人一組練習或團體練習
5、回答形式
6、視聽設備之使用
7、改錯及糾正
8、評量方式及規則
而以下是我個人較常用的教室英語供大家參考。
學生常用的句子:
I’m sorry, I don’t understand.
Pardon?
What does “$$$” mean?
How do you say “$$$” in English?
How do you spell it?
Is this correct?
What is the past of “run”?
How do you say this word?
One more time, please.
老師常用的句子:
Open your book to page 25.
Answer the questions.
Write the answers.
Work alone / in pairs / in groups.
Ask your partner these questions.
Listen and repeat again.
Make a question.
Listen to the CD.
Copy this into your notebook.
The homework is …exercise5, page 11.
Well done / Great / Excellent!
成功的英語教學除了要營造愉快且和樂的教室氣氛外,「靈魂因子」─教室英語,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。教導學生前,別忘了先自我訓練一番,才能有足夠的信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!
註:唯有一種情況下不使用教室英語─講道理時(儘量安排在下課後)。
留言列表